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基因圖證實:漢族血統世界最純



基因圖證實:漢族血統世界最純 
 

      基因圖和數據來自《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該論文結果是對照了采集於全球各地的10多萬個Y基因樣本繪制成的,其中中國提供樣本接近16000個。 D-YAP是矮黑人基因 M130是棕種人基因漢族人無論是南方漢人還是北方漢人,Y染色體中都沒有這兩種基因而北方民族蒙古人,突厥人,滿族人,朝鮮人和日本人都有D-YAP和M130。從圖上來看,漢族人的基因是96%的M9+4%的M45,其血統純度在世界大民族中首屈一指。

       其中K-M9是黃種人基因,是中國人的主體類型,P-M45是白種人基因  

       C-M130是棕種人基因,海洋居民,C—M130走的路線大概就是沿著海岸出發,從阿拉伯半島—伊朗—印度—中南半島,此後,這批M130的子孫分為兩支系,NO.1支系向北進入西伯利亞,並最終進入了北美地區;NO.2支系向南進入澳大利亞,並擴散到整個太平洋諸島。雖然我們的基因樹上C—M130畫的比較簡單,但實際上C—M130並不單一,他們類型眾多。  
        

  今天C—M130的後代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北亞東部、日本、北美西部、澳大利亞、太平洋諸島。在東亞地區,外蒙地區比例非常高,達到58%,還有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布裏亞特人、比例都在60%以上,這些人群的類型(包括北美地區)都是C3—M217;M130的其他類型還有,日本的阿伊努人 90%以上是C1—M8,另外,現代日本人(6.5%)、朝鮮人、滿州人、阿穆爾人中,也有一定數量的C1。C2—M38,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諸島嶼,C4、C5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地區,在當地民族中能達到20%。  

在漢族人中幾乎沒有C-M130基因的分布 


       D—YAP又被稱為小黑矮人基因,是一支非常古老的基因,它和C—M130幾乎同時走出非洲。現在D—YAP類型主要分布在印度安答曼群島的安達曼人(100%)、藏族(58%)、土家族、彜族、瑤族、日本(34.7%)、朝鮮、滿州人、緬甸人、克欽人。在漢族人中,D—YAP在漢族人群中幾乎沒有發現  

       Y染色體變異數量多少並不能用人口數量來衡量,很多人口眾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個小人群由於某種原因迅速壯大而來的,如歷史上曾建立了強大帝國(典型的是漢人、阿拉伯人),近代的高技術革命和殖民(如英格蘭人、西班牙人),這些人群的同源性強,Y染色體的變異類型並不特別豐富,相反,一些非常古老的小民族,其Y染色體變異類型卻十分豐富。  
    

  亞歐大陸上主要民族(圖中的chinese指漢族,和一般人的觀念不同,漢族的基因構成恰恰是一個非常單一純粹的民族,足以證明原來的漢族融合而成的理論是錯誤的)  


       K—M9基因是最重要的一個支系,亞歐大陸上,除了西亞地區和西伯利亞,世界島上絕大部分民族都由K—M9的子孫構成,今天漢族人中,96%的人都是K—M9類型。  
    

  K—M9下面也有很多子類型,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ON—M214,另一個是P—M45。  

  前者(ON—M214)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北亞東部、部分太平洋島嶼(以上都是O—M175子類型)和烏拉爾山兩側、北歐北部、東歐北部和北極圈內的愛斯基摩人(以下都是N—M231子類型)。中國人主體類型就是O—M175。 


       西方學者基因研究證明,漢人血統中沒有蒙古人或滿人基因有一個研究最近被廣泛報道,乍一看這些文章的標題很嚇人如《成吉思汗,最成功的播 種者》《160萬中國男性屬努爾哈赤後裔》《中國的征服者》或者號稱前蒙古境內有1千萬成吉思汗的基因攜帶者。 

        但是仔細閱讀這些報告後,卻發現原來是漢族血統最純凈證明的好文章
。 


       “泰勒-史密斯和同事們發現,一種Y染色體族系(這個是蒙古Y染色體)在中國北方散布的7個少數民族中驚人地普遍,但在中國人數最多的民族-漢族當中卻沒有蹤跡。” 對於以上的原因,學者們沒有給出解釋。可能他們不了解漢人摔頭胎的習俗。還有下面說滿人基因的。 …… (前面都是說為何努爾哈赤的基因為何分布廣,註意下面) “但是基因學家們的這一發現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即這種滿族Y染色體在遼寧省發現得很少,而這裏是滿 族的發源地。” (註意:只看這篇報道,以上這句可能引起歧義。他的原義是只在遼寧的滿人中這種滿族Y染色體發現得很少。結合另一篇報道,以及這篇報道下面給出的解釋就可以了解)另一篇報道“在蒙古國以及中國的滿族和蒙古族中,這種Y染色體(即滿族Y染色體)分布的很廣。” 下面是解釋,說明為何遼寧的滿族中很少有這種滿族Y 染色體 “這種現象不一定令人費解,因為很多滿族人在滿清建國後離開家鄉,搬到北京。而且,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允許遼寧省很多為 滿族人工作的漢人歸到滿族。”

       我想無論是播種機成吉思汗或是努爾哈赤也好.他們到處播種既然沒有危害到我們也就與我們無關.

       從另一方面考慮,既然那麽成功的播種機.一個是600年前統治中國幾十年的蒙古人,另一個是300年前統治中國2百多年的滿人都不能在漢人中留下一點基因的蹤跡,倒是俄羅斯血統中發現了成吉思汗的基因.也從側面反映了漢人對異族的排斥.更不用說五胡亂中華時只占了半壁江山的胡人,和誓死不讓胡人遺種中原的大漢後裔了.

       
也從側面反映了漢人血統的純潔性.而今人相貌的差別是因為廣泛復雜的地域差距形成的.

五胡亂華時漢胡人口比例以及對胡漢血統融合論的批駁 ! 



———————————————————————

註:
       不少人在談及歷史上的民族融合時,總愛拿五胡亂華作例子,說那時胡人太多,漢人並不占有人口絕對優勢,所以,後世的漢人是“胡漢融合出的新民族”。

       在提出一個結論之前,應該要拿出具體的證據,在論及民 族融合問題時,也應該要有具體的統計數字佐證。盡管那些持胡漢融合論的人們中鮮有這樣做的,可卻有不少人信以為真,乃至於以詐傳詐,三人成虎。

       為澄清是非,先根據史料提供的人口統計數據對當時的漢胡人口比例做一些考察,然後談談當時有無胡漢融合形成“新民族”可能性的問題。

先拿五胡亂華的元兇匈奴開刀。


       就是到了晉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99年),盡管江統作《徙戎論》極言匈奴人口之盛,謂“今五部之眾,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可匈奴戶數還不足六萬,人數充其量也就30萬左右。其實,這個數字還是誇大了的。劉淵乘晉王室骨肉相爭而獨立前夕,曾說“今見眾十余萬,皆一當晉十,鼓行而摧亂晉,猶拉枯耳。上可成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雖然,晉人未必同我。漢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是以昭烈崎嶇於一州之地,而能抗衡於天下。吾又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且可稱漢,追尊後主,以懷人望。”乃遷於左國城,遠人歸附者數萬。”(《晉書》劉元海載記)由此可知,匈奴人數不過十余萬,其中跟隨劉淵的分裂分子也不過數萬。也正因為漢人占了絕對多數,劉淵才會利用“有天下世長,恩德結於人心”的漢王朝威望來爭取漢人的支持,並以作為漢室皇家後裔的劉備正因為這樣才“崎嶇於一州之地,而能抗衡於天下”為例,認為自己是“漢氏之甥,約為兄弟,兄亡弟紹,不亦可乎?”當然也能像劉備那樣了。而且若稱漢王朝的繼承者並追尊劉備及其子的話,就能滿足漢人的願望,就能獲得漢人之心。所以,他獨立建國,僭即漢王位時,就“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同上), 用“立漢宗廟以從民望”(《資治通鑒》晉紀十三)來籠絡漢人。

       可早在十九年前的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漢人就已經恢復到了戶2459840,口1616萬3862,平均每戶為6.571103人。

       即使按較低人口增長率計算,例如,假定從280年到299年這十九年間人口只增加了20%。(------附註:這十九年,是長久戰亂後,人們最能安居樂業的時期,這個增長值設得實在太低了,因為這個值比嚴格實行只生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的現在都還要低,1990年-2000年的十年間,總人口就增加了11.66%,而1964年-1982年,僅十八年時間就增加了45.25%!)。

       那麼,299年時的漢人總人口就是1939萬人。匈奴人口只有漢人的30/1939=1.55%。

       再退一步,假設這十九年間的漢人人口增長為零,即漢人人口仍是280年的1616萬人,可匈奴人口也僅及漢人的30/1616=1.8%。如此少的人數,怎麼可能改變漢人的血統?

       即使只考慮北方和西方的漢人人口,那麼公元280年時的北方和西方各州(司州,兗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青州,徐州,並州,雍州,涼州,秦州,梁州)合計為戶數為:1434717(《晉書·地理誌》)。又按上面計算出的戶均6.571103人,計算,共有人口:9929048。但這還是最保守的計算法,因為當時的北方漢人,家族觀念很強,而多為大家庭制,戶均二、三十口的不是什麼希奇現象,因此北方漢人的實際戶均人口應該大大高於這個戶均人數值的。而人口增長,也按20%計算,那麼299年時,這些地方的漢人人數約為11914858人。匈奴人數約只有漢人的2.52%。

       至於其他異族,如西戎,按江統《徙戎論》中所言的“今五部之眾,戶至數萬,人口之盛,過於西戎”,其人數應該少於匈奴。就算跟匈奴人數同樣多,299年的人口也以30萬計吧,可加起來仍只是北方和西方漢人的5%。

       再讓一步,假設在280年,匈奴和西戎就有了19年後的人口數,即60萬,但也只是北方和西方漢人的6.04%。

       這個數據比現在少數民族占全國人口的8.41%這個數字都還要少。

       而那時的北魏鮮卑,大部尚未進入中國而居住在北方草原。北方草原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的,牧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極大,生產力又很原始落後,甚至不可能擴大再生產,其人口當然不可能多。這,只要看看現代的外蒙也不過才兩百來萬人口這一事實就很清楚了。

       東北也是一樣,當年滿人人口,充其量也就五六十萬吧?所以遼東的慕容鮮卑,人數應該比匈奴、西戎的人數還要少。由於遼東自先秦時起就一直漢人聚居的地方,當地鮮卑深受漢人影響,在慕容鮮卑內部,很早就有大量的漢人,其統治機構中的大多數當然也是漢人,例如佟壽就擔任司馬。“前燕在東北時,流亡人民要占原有人口數的十倍,而原有人口自然還是以漢族為多”(唐長孺《拓跋族的漢化過程》)。又據《晉書·地理誌上》,遼東郡管轄八個縣,共有戶5400。按平均每戶6.571103人計算,漢人人數為35484人。那麼即使假定299年時的鮮卑人口與遼東郡的漢人人數相當,也只有三萬多人。所以,還是無法改變漢人人口所占的絕對優勢。

       由此可知,即使不把全國其他地方的漢人人數加進來,也可以說是漢人人口占絕對優勢的了,甚至可以說比當今漢人還有人口上的絕對優勢。少數民族只是漢人人口的一個零頭,當然改變不了漢人的血統。

       況且,由於居住在內地的胡人並未與漢人雜居,而是形成自己的部落,依舊保持著部落體制,不適應農業生產,因此一直處於生活窮困的狀態,而一旦發生天災地害,就比漢人更容易陷入饑饉狀態。因此人口不可能有多少增加。五胡亂華前夕,匈奴盤踞的並州等地發生大饑荒時,不少胡人到處流浪,尋求漢人的庇護。就連建立偽後趙政權的石勒也不當上黨郡武鄉縣的羯人部落長而“與諸小胡亡散”,還向漢人納降都尉跪著哭訴其饑寒狀。心地善良的漢人聽了忍不住流下同情之淚,不但給他提供食品,還送他衣服。石勒還提議 “今者大餓,不可守窮。諸胡饑甚,宜誘將冀州就谷,因執賣之,可以兩濟”,用把胡人賣給漢人,好讓胡人吃上飯的辦法救濟處於餓死狀態的胡人。漢人接受了這一主張。而且不但沒有殺掉石勒,也把他賣給了茌平人師歡為奴得以活命。可善良的漢人,有誰能料,這是養虎成患,以至於神州大地後來因此而被石勒與諸胡攪得天翻地覆,漢人因此而受盡苦難?

       到了五胡亂華期間,胡人大都從軍打仗,且不停地相互廝殺,人口減員非常快,以至於沒過多長時間,五胡中就只剩下了鮮卑一胡,而其它四胡,作為民族集團,則永遠退出了歷史舞臺。漢人大都從事農業生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人口增長當然要比胡人高多了,這樣一來,就更不可能跟胡人有多少“融合”,所以混入漢人的胡人血統少的可憐,簡直不值一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