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字是蘇聯分裂中國的一大陰謀!
為什麼說「簡化字是蘇聯分裂中國的一個陰謀」呢?我們先看看簡化字是如何產生和推廣的吧。
要談簡化字的產生,必須先談談漢字的拼音化,即漢字的拉丁化運動。
中共的拉丁化新文字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蘇聯創製的,其目的是在在條件成熟時,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在蘇聯的中共黨員瞿秋白、吳玉章等人與蘇聯“漢學家”龍果夫、郭質生合作,研究並創製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寫成《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於1929年由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國拉丁化字母》一書。
1931年5月,蘇聯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員會科學會議主席團對中國拉丁化字母的方案進行了審定,並批准了這個方案。1931年9月26日在蘇聯海參威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書面方案《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過後,首先在華工中推行,出版書籍四十七種,刊印十多萬冊。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紹到國內。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會」,出版介紹拉丁化新文字的書籍。接著,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後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甚至在海外華人中也成立了這樣的拉丁化新文字團體,據統計,從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總共有三百多個。
毛澤東對於當時新文字運動給以極大的讚賞。毛澤東對於新文字運動是積極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說:「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1941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宣佈新文字與漢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 《Sin WenziBao》(《新文字報》)第一期上,發表了毛澤東的題字:「切實推行,愈廣愈好」 。
在1951年,毛澤東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毛澤東到蘇聯訪問時,他曾經問斯大林,中國的文字改革應當怎麼辦;斯大林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澤東回到北京之後,指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制訂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毛澤東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毛澤東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中央開會通過。
1956年1月20日,毛澤東在“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發表了贊成拉丁字母的講話。他說,「關於文字改革的意見,我很贊成。在將來採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贊成呀?我看,在廣大群眾裡頭,問題不大;在知識分子裡頭,有些問題。中國怎麼能用外國字母呢?但是,看起來還是採用這種外國字母比較好。因為這種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幾個,向一面寫,簡單明瞭。我們漢字在這方面實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為漢字那麼好。有幾位教授跟我說,漢字是『世界萬國』最好的一種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國人發明的,大概就沒有問題了。問題就出在外國人發明,中國人學習。」(轉引自鄭林曦《論語說文》)。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再搞拉丁化,改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五十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據說,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來中國訪問時,曾經向陳毅副總理說,希望中蘇兩國都採用相同的字母。陳毅副總理回答說,中國文化必須跟東亞和東南亞聯繫,東亞和東南亞都習慣用拉丁字母。這樣,中國才沒有採用斯拉夫字母。
1951年,毛澤東曾經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條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1956年1月起, 六十天內,《漢字簡化方案》《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接踵出台。中國文字改革自此進入高潮。毛澤東當時確定的方針是:「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實行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
簡體字在當時被視作通向拼音文字的「過渡時期的一種權宜辦法」。 部分簡體字是簡化偏旁,減少筆畫;部分則是從歷代皆有,好認但不被「統治階級」承認的「俗字」中選用。在太平天國革命時,簡體字在其勢力範圍內首獲「合法地位」,其公告中採用的一百多個簡體字,後來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被《漢字簡化方案》採用。
1956年2月1日起,第一批簡化漢字開始推行,「可以說,黨一聲號令,全國服從。」原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屠岸回憶,他坦承當時文化界也有不少人懷疑。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陳夢家說:「在沒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的宣佈漢字的死刑。」「文字這東西,關係了我們萬萬千千的人民,關係了子孫百世,千萬要慎重從事。」結果,陳夢家被冠以「反對文字改革」的罪名迫害自殺。 於是再沒有人敢「堅決反對」。
中共的拉丁化新文字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蘇聯創製的,其目的是在在條件成熟時,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在蘇聯的中共黨員瞿秋白、吳玉章等人與蘇聯“漢學家”龍果夫、郭質生合作,研究並創製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寫成《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於1929年由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國拉丁化字母》一書。
1931年5月,蘇聯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員會科學會議主席團對中國拉丁化字母的方案進行了審定,並批准了這個方案。1931年9月26日在蘇聯海參威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書面方案《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過後,首先在華工中推行,出版書籍四十七種,刊印十多萬冊。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紹到國內。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會」,出版介紹拉丁化新文字的書籍。接著,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後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甚至在海外華人中也成立了這樣的拉丁化新文字團體,據統計,從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團體總共有三百多個。
毛澤東對於當時新文字運動給以極大的讚賞。毛澤東對於新文字運動是積極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說:「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1941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宣佈新文字與漢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 《Sin WenziBao》(《新文字報》)第一期上,發表了毛澤東的題字:「切實推行,愈廣愈好」 。
在1951年,毛澤東就指出:「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毛澤東到蘇聯訪問時,他曾經問斯大林,中國的文字改革應當怎麼辦;斯大林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澤東回到北京之後,指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制訂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之後,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向毛澤東報告,他說,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採用拉丁字母。毛澤東同意採用拉丁字母,並在中央開會通過。
1956年1月20日,毛澤東在“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發表了贊成拉丁字母的講話。他說,「關於文字改革的意見,我很贊成。在將來採用拉丁字母,你們贊成不贊成呀?我看,在廣大群眾裡頭,問題不大;在知識分子裡頭,有些問題。中國怎麼能用外國字母呢?但是,看起來還是採用這種外國字母比較好。因為這種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幾個,向一面寫,簡單明瞭。我們漢字在這方面實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為漢字那麼好。有幾位教授跟我說,漢字是『世界萬國』最好的一種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國人發明的,大概就沒有問題了。問題就出在外國人發明,中國人學習。」(轉引自鄭林曦《論語說文》)。
在中國制定拼音方案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再搞拉丁化,改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國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五十年代,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有人主張採用斯拉夫字母,跟蘇聯在文字上結盟。蘇聯派到中國的語言學家謝爾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議。據說,蘇聯的一位副總理來中國訪問時,曾經向陳毅副總理說,希望中蘇兩國都採用相同的字母。陳毅副總理回答說,中國文化必須跟東亞和東南亞聯繫,東亞和東南亞都習慣用拉丁字母。這樣,中國才沒有採用斯拉夫字母。
1951年,毛澤東曾經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條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1956年1月起, 六十天內,《漢字簡化方案》《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接踵出台。中國文字改革自此進入高潮。毛澤東當時確定的方針是:「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實行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
簡體字在當時被視作通向拼音文字的「過渡時期的一種權宜辦法」。 部分簡體字是簡化偏旁,減少筆畫;部分則是從歷代皆有,好認但不被「統治階級」承認的「俗字」中選用。在太平天國革命時,簡體字在其勢力範圍內首獲「合法地位」,其公告中採用的一百多個簡體字,後來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被《漢字簡化方案》採用。
1956年2月1日起,第一批簡化漢字開始推行,「可以說,黨一聲號令,全國服從。」原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屠岸回憶,他坦承當時文化界也有不少人懷疑。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陳夢家說:「在沒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的宣佈漢字的死刑。」「文字這東西,關係了我們萬萬千千的人民,關係了子孫百世,千萬要慎重從事。」結果,陳夢家被冠以「反對文字改革」的罪名迫害自殺。 於是再沒有人敢「堅決反對」。
以上就是簡體字出台的過程。
漢字的使用本來是中國自己的事情,可為什麼蘇聯非常積極地推動漢字的拼音化呢?眾所周知,蘇聯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於是就從各個方面消弱中國。蘇聯不斷在中國製造各種社會矛盾,其中之一就是搞漢字拼音化。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蘇聯創製的,請大家注意這個時間: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剛好是民國政府剛剛統一中國的時間,蘇聯在這個時間開始推動漢字拼音化,是巧合嗎?是為了使中國變得強大嗎?蘇聯,,俄羅斯,,從中國霸佔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顯然不是為了使中國變得強大。漢語方言眾多,主要有:江浙話、閩南話、客家話、潮汕話、廣東話、北方話等,許多方言之間是不能交流的。大家都知道,同一個漢字,中國各地的發音差別很大,很多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採取拼音文字的話,則各個地方的文字是不同的。同一個漢字在各地方言的發音和文字都不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文字和語言互不相通的很多地區,造成民族的分裂和國家的分裂。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國剛剛統一的時候,蘇聯積極地推動漢字拼音化,顯然是有其險惡用心的。
毫無疑問,蘇聯推動的漢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簡體字的使用,已經使海峽兩岸國民形成了嚴重的隔閡和矛盾。這個事實誰也不能否認。如果華國鋒當政時期的第三批簡體字成為合法化的文字,則海峽兩岸的文字幾乎互不相通了。
毛澤東當時確定的方針是:「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實行拼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所以說,簡化字是漢字走向拼音化的重要一步,也是蘇聯圖謀分裂中國的一個陰謀!
蘇聯還推動了其它一些共產黨附庸國家的文字改革。其中,蒙文就被迫改成用俄文字母拼寫。蘇聯垮臺後,雖然傳統蒙文很煩瑣,但是蒙古國為了繼承本國傳統文化,馬上又恢復了傳統蒙文。
反觀中國,既然已經廢掉了第三批簡體字,在錯誤的道路上止住了腳步,為什麼還堅持已經犯下的錯誤呢?我們應該像蒙古國那樣,擯棄蘇聯推動的文字改革,恢復傳統漢字,繼承傳統文化。這是消除海峽兩岸隔閡,走向民族統一,國家統一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