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人類最早產生姓氏和家譜的國家——中國



人類最早產生姓氏和家譜的國家——中國 


   中國人姓氏可考的歷史已有五六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產生家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在世界其它地區,姓氏的產生最早不過是近一千年的事情。歐洲大陸普遍使用姓的歷史只有400年左右。日本在公元5世紀出現了姓,但也只是貴族的特權,並未在普通民眾中應用。直到明治維新時期,1875年日本政府頒布法令,實施戶籍登記,日本人才急匆匆為自己定姓,產生突然,便沒有文化淵源,多以所居地名為姓,因此多為兩字姓,於是,當時的日本人一下子便湧現出了3萬多個姓來。

  據歷史文獻記載及官方統計數據,中國姓氏到目前,歷史上曾經產生5662個以上姓。這裡並不包括元、清兩朝移居中原的蒙、滿兩族之姓和邊疆少數民族的姓氏。其中,單字姓有3484個,復字姓有2032個,三字姓有146個。據中科院2006年發布的《中國姓氏統計》,真正按照姓氏數量排序了“百家姓”。早在20年前,由於調查抽樣率很低,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此次由袁儀達研究員主持的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並且覆蓋了幾十個縣市,基本涵蓋全國。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Y染色體------一個家族真正的血統。 
中國人的姓氏有這樣兩個特點:


1. 是源遠流長,從上古的伏羲氏時代開始中國人就有了姓氏,至今已經五千多年了;

2. 是中國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傳承的,即只是在男子中一代代地相傳,比較穩定。


     事實上,這一點恰恰與遺傳學中的Y染色體的傳遞方式相一致,Y染色體就是只沿著男性這條脈絡下傳的,除了極為罕見的異常,一代代的只要是男性,就會一直傳下去。 現在人們都知道,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X和Y染色體是控制性別的。在男人的精子中,一半含有X,一半含有Y;女人的卵子含有的都是X,沒有Y。當精子中的X遇到卵子中的X,組成新的染色體對XX時,就生女孩;當精子中的Y與卵子中的X相遇,組成XY時,一個男孩就誕生了。當這個男孩再生男孩時,一定是這個Y又一次地被選中,與一個卵子中的X結合了。除極個別情況外,如果一個家族一直有男孩誕生的話,那麼這個家族的染色體Y就一直傳下來了,而且是同一條祖先染色體的復制品。 

     我們的祖先太聰明了,他們在五千多年前就用“姓”給自己的家族做了命名。當然,我們祖先這麼做的時候,想到的不僅僅是標識自己,區別他人,很重要的是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此舉一下子給他們家族的染色體Y打上了標記。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姓氏”,就是染色體Y的“姓”,因為生生死死,承載著姓的一代代的人都消失了,但染色體Y卻與“姓”結合在一起,流傳至今。姓的傳遞,就是Y染色體的傳遞。這真是人世與自然神奇的同構,是天人合一的典範。

     我甚至認為姓氏是我們中國人的一項偉大的發明,是一項不亞於四大發明的發明。 歐洲人有姓的歷史不過一千多年,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以後才有姓,才幾百年。為什麼中國人最早發明了“姓”,而且“姓”在中國能夠延續下來?我猜想原因有二:一是漢語文字的簡潔。單音節,一字一音,用來做姓,方便好用。西方人的語言文字用來做姓,就不如漢語方便,我們都曾有過記不住外國人復雜冗長姓名的感受;二是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統一了中國,廢除了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郡縣制需要戶籍制度配合,所有的人要登名造冊,這是中國人的姓能夠流傳、普及、鞏固以及人人有姓的重要原因吧。

     中國人在傳統上特別看重生男孩,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原來我以為這種現像只有文化、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意義,現在看來,並非如此,這其中有著更深的生物學上的意義。 男孩是染色體Y的承載者,而人體其他的45條染色體在人類一代一代的繁殖過程中被反復地打亂重組,加之配偶的染色體不斷地補充進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就是基因被逐漸地“稀釋”。比如,你的兒女對你的基因,只繼承了1/2,你的孫子、孫女只繼承了你兒女基因的1/2,隨著時間的推移,祖先的基因越來越少,最終近乎於無。但是除了少數的突變外,Y染色體躲過了被“稀釋”的命運,它將隨著這個家族的男性成員一直延續下去。 也許這正是中國人喜歡男孩的深層原因。因為只有男孩繼承了真正的祖先的一點遺產——Y染色體。這才是一個家族一直沒變的東西,是一個家族真正的血統。

     “漢族”是由血統確立的民族,而不是由文化確立的民族! 這個問題必須澄清。 所謂的“文化民族”並不是用來判定民族屬性的,這和“華夷之辨”一樣,都是在血統確定以後,已經明確了民族屬性的基礎上,來強調一個民族的文化的。 華夷之辨是用來辨別華族與異族的分野,並不是用來判定民族屬性的。 而所謂的“文化民族”必須是在民族已經確立的前提下,強調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 一個人的民族屬性是在出生以後由其父親決定的,也就是說漢族是由其父系血統決定的,並不是由“文化”決定的。一個人的民族屬性是終身不變的,也就是血統不變其民族屬性就不變,而文化認同卻不一定是一生不變的。


     有些人把漢族說成是由文化決定的“文化民族”是非常荒謬的!!!可以說他們把漢族看成了一個以文化結社的團體,漢人就是這個“文化社團”的社員一樣,這哪裡還有民族的味道??? 所謂的“文化民族”和所謂的“政治民族”都是同類,都不是真正的“民族”。只有血統相同的一群人,文化、習俗、傳統等都相同的一個群體才是民族,而不是刻意的否定“血統”而強調其他條件。


     漢族的父子關系,就是血統關系,是血統傳承與繼承的關系,而不是由文化確立的關系!!! 不同血統的一群人,即使認同漢文化等,其他條件也相同,也不是漢族。 漢血統相同的一群人,即使文化等其他方面存在差異,也是漢族。 漢族傳承的是父系血統。 這個問題並不難澄清,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明白呢? 

     關於“華夷之辨”—— 請問:先有華族、夷狄,還是先有“華夷之辨”,通過華夷之辨辯出了“華”與“夷”的屬性呢???

     關於“文化民族”—— 請問:先有漢族(華夏族)還是先有漢文化(華夏文化)呢??? 也就是說,是漢族(華夏族)創造了漢文化,還是漢文化(華夏文化)創造了漢族呢??? 我想,這樣簡單的問題,不難回答吧??? 


反對漢族血統說的大概有幾種人:


1.本身血統不純者(混血)。

2.刻意虛無化漢族者。

3.民族立場多元者,他們現在雖然願意站在漢族立場上,做一個漢人,但是一旦漢族遇難,他們就會動搖,變成另外一個民族。也就是“文化”認同是可以改變的,而血統是終身不變的,所以他們害怕用血統來確定民族屬性。他們給自己留了一條逃跑的“暗道”!!! 

4.漢族中的一些思維混亂者。

5.非漢族人。這些非漢在漢族強大時,他們向往漢族,希望混合在漢族裡,但如果漢族危難時,他們藉以不認同漢文化為由,脫離漢族。也有些圖謀不軌的異族,他們需要以漢族身份做掩護,暗地裡做著破壞漢族、破壞國家的勾當,因為他們不具備漢族血統,還需要漢族這一身份,所以他們支持“文化民族”說。          


     漢奸也是漢族人,就是因為他們是漢族血統的人,只不過他們是漢族中的敗類!!! 再者,漢奸的後代不一定是漢奸,漢奸沒有傳承性和繼承性。而異族則永遠是異族,具有傳承性和繼承性。

     如果用“文化民族”來定義漢族,那麼那些漢奸沒有背叛漢族時,他們必然是認同漢文化的,如果他們背叛了漢族,他們完全可以說他們不認同漢文化了,他們就不是漢族了,我們憑什麼給他們定性為“漢奸”???


     反對用漢族血統定義漢族的人,絕不是堅定的漢族主義者!!!

          關於“血統”與“血緣”的關系: 血統是指父系,而血緣是指母系。 漢族是以父系血統傳承下來的,幾千年來就是如此。 血統的傳承性是縱向的,是漢族一貫尊崇的傳承方式,由此確立其家族、民族的屬性。 血緣是由母系決定的,通過母系的血緣關系可以確立其家族與其他家族的親屬關系,是橫向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